喜欢咬指甲四大因素 爱咬指甲是怎么回事

导读:咬手指甲的动作,不但不好看,同时更会把手部的细菌吃进嘴里,既不美观更不卫生!不过,对于有此习惯的朋友来说,明知咬指甲不对,可偏偏要改善陋习,却相当不易。究竟为何会咬指甲的习惯,针对此一问题又该怎么改善?就让专业精神科医师来解说!
目录

爱咬指甲四因素最常见

频咬指甲原来是分离焦虑

培养替代性动作减缓症状

如何管教孩子不激动

文章目录

爱咬指甲四因素最常见

频咬指甲原来是分离焦虑

培养替代性动作减缓症状

如何管教孩子不激动

爱咬指甲四因素最常见

精神健康基金会精神指数组召集人、精神科杨聪财医师表示,经常咬指甲,不但影响观瞻,同时更有把细菌吃进嘴裡的风险!另外,反覆咬指甲的同时,更可能咬破皮肤,导致甲沟炎等炎症;严重甚至还会带来牙齿或牙龈问题。偏偏有此习惯者,却往往会在不自觉下重复动作,实在难以控制。

想要了解为何会有咬指甲的习惯,必须得从生理、心理因素探讨起。而依据临床统计,导致咬指甲习惯产生的原因,主要可分为下列四大因素:

1因素1

为了纾解紧张、不安和焦虑的情绪。

2因素2

满足攻击的动机。因为生气,但不敢或无法表现,因此,只好转而对自己下「手」。

3因素3

模仿而来,也有可能看到别人这样子做而学习此行为。

4因素4

有些人是因为不喜欢看见指甲超出手指的稜角,强迫的想要把它处理好,手边又不可能时常有工具可以使用,因此就动「口」了。

频咬指甲原来是分离焦虑

针对上述原因的不同,在治疗上,更是大相迳庭!杨聪财医师特别分享曾碰过的典型个案,门诊曾收治过1位小四女童,被父母及老师发现,近半年来突然出现咬指甲的习惯;经常把指甲咬的歪七扭八,严重时甚至可见到皮下红肿、出血,相当可怕。家长反覆提醒、制止,效果却十分有限!

在求助无门下,家长只好带孩子前来就医。在与父母及女童详细面谈后才发现,女童这半年来有频繁咬指甲的习惯,其实与爸妈的教养态度,以及环境的变动导致的「分离焦虑」息息相关。

由于,女童的公务员母亲在最近获得一个可以出国进修半年的工作机会,即将离家。再加上平时父母管教不一致,爸爸常扮「黑脸」,对女童管教严格;妈妈多温柔安抚。因此,导致女童害怕妈妈出国后,会失去靠山,以及担忧见不到母亲等不安的情绪下。便造成女童只要一听到父母讨论有关出国的事宜,或是,在课堂中听到「坐飞机」、「出国」等字眼,就会莫名的不安、心慌,出现「退化型咬指甲」的行为,彷彿襁褓中的婴儿,透过咬东西来发洩情绪。且随着时间逼近,妈妈动身在即,症状更为恶化。

培养替代性动作减缓症状

在撇清导致女童症状发生的关键因素后,为了改善其咬指甲的不良习惯,除了透过「增加手部及口部的其他替代性动作」,譬如,拿笔写心情日记、画抒压绘本等,以及在紧张、不安时,做腹式唿吸等方式来教导其学会放松。

如何管教孩子不激动

同时,也与女童的父亲沟通,让其学会以「三明治表达法」来教养小孩。也就是在期望教导、纠正孩子某一观念、习惯前,可以依造下列顺序着手,先给予「肯定」,再多加,「提醒」,最后给孩子「鼓励」。不但能让出口的语气,少了责骂感,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。

比方说,当孩子画画完,画具丢满地,父母希望孩子能主动收拾时,与其「河东狮吼」、「气急败坏」的大唿小叫,不妨试着冷静下来,「肯定」孩子的绘画天分;接着温和「提醒」,如果没有把画具收好,下次想再画漂亮的画,如果找不到了怎么办?最后,「鼓励」孩子动手收拾,就是轻松达成目地,又不与孩子起衝突的好方式。

分享到:
保存在桌面 放入收藏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