驼背变矮小心骨质疏松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

俗话说「老了会倒缩」,但倒缩真的是正常现象吗?医师提醒,若年纪大了后,与20多岁时身高差距3公分以上,就要多留意,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警讯;一旦差距6公分以上,9成的机率已经生病,应确实找出是脊椎侧弯或骨松问题,才能对症下药。

骨质疏松尽早预防

根据调查,65岁以上国人平均每5人就有1人罹患骨松,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理事长吴至行表示,不过临床观察发现,民众普遍认为骨松是老人病,罹患很正常,忽略从年轻就开始补钙、存骨本的重要,事实上骨松可以预防,也能有效治疗。

骨质疏松没有症状

一名熟女自觉平时保养得宜,尽管在某次健检中发现骨量不足,但她仍不以为意,几年时间就已达骨松程度。类似这样的状况,并不罕见,吴至行说,骨质从30岁起每年流失0.5到1%,40岁流失率增加2倍,50岁则是3倍或更多,妇女停经后流失速度更如云霄飞车般快。骨松没有什么症状,许多民众甚至是到骨折就医,才惊觉自己有问题。

从身高注意骨质疏松

吴至行说,从年轻就开始加强运动、每天摄取1000毫克钙质,并适度晒太阳、补充维他命D,就能让骨骼更强健。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身高,若与20多岁时相比,变矮3公分以上,要赶快就医检查。

骨质疏松从年轻开始准备

至于骨密度检查,吴至行认为,没有特殊理由,不鼓励年轻人做,因为无论测出来数值为何,都应维持健康生活型态,自费测量没有太大意义。但女性停经后、男性50岁后,建议自费600元左右做一次,若结果正常,每隔3∼5年测一次即可,骨量不足时,应谘询医师。

国民健康署则提醒,2、30岁年轻时期多增加10%的骨密度,就可延缓骨松发生13年,民众除了多吃高钙食物,也应适度晒太阳,让体内维生素D转化,帮助钙质吸收,同时应注意多做跳绳、慢跑、登山、爬楼梯、舞蹈等荷重运动,增加与维持骨质密度。

分享到:
保存在桌面 放入收藏夹